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系统地明确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即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包括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五个方面。在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2016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贯彻落实这些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为“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打开一个良好的局面。
加快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促进社会整体和谐稳定
继续加大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工作力度,坚持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始终保持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不断减少腐败存量,严厉遏制腐败增量,建设一个清正廉洁的政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加强和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化解干群矛盾,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首要任务。
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主战场在企业,重点又在非公有制企业。要加快建设和完善劳资协商以及三方协商体制机制,推动集体协商。要加大企业劳动合同相关工作力度,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推动企业实施集体劳动合同制度。根据2014年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结果,在全部被调查企业中,只有68.3%的企业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覆盖这些企业72.8%的员工。集体劳动合同的普及率更低,仅为13.9%。要严格劳动合同的执行,逐步杜绝各种损害劳动者利益的现象(尤其是拖欠工资现象)。
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冲突预警监控体制机制,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冲突,减少群体性事件(包括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已经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树立现代社会治理理念,把现代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设放在更加广泛的社会基础上,现代社会治理追求的不只是社会治安,更是整个社会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治理,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机制有机结合的社会建设发展过程,在党的领导下,既要注重发挥好政府的社会治理职能,同样要调动社会(包括广大社会成员以及各种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积极性。
本文摘自《社会蓝皮书:201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