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交流合作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功举办四川大学“新文科”公共管理类专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功举办四川大学“新文科”

公共管理类专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20211124日晚,四川大学“新文科”公共管理类专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举行。会议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形式,主会场设在四川大学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2号报告厅。来自全国近30位教育部公共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知名学者、四川大学校领导、四川大学教务处领导、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领导、师生共同出席本次会议,共聚“云端”,共话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类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四川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姚乐野教授,教育部公共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浙江工商大学校长郁建兴教授,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张红伟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姜晓萍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史云贵教授主持。

四川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姚乐野教授在致辞中代表四川大学向出席研讨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姚乐野教授指出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阶段对我国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生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更高的要求。多年以来四川大学坚持办最好的本科的理念,以“探究式-小班化”为代表的教学改革经验获得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和兄弟院校的高度认同。自新文科建设以来,按照四川大学“文优”的发展战略。学校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全面推进“四个回归”,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切实推进具有川大特色的文科建设。为建设具有中国气派的新文科、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贡献着川大力量。姚乐野教授还指出公共管理学院作为四川大学新文科建设的高地,始终坚持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学院依托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和四川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群,已在建设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并正布局土地资源管理等国家一流专业的孵化培育。学院依托国家级文科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努力打造新土地资源管理、新行政管理、新社保、新信息资源管理,逐步形成跨学科贯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后,姚乐野教授恳请各位专家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发展“把脉问诊”,推动四川大学新文科公共管理类专业进一步发展。

教育部公共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公共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浙江工商大学校长郁建兴教授在致辞中,从产业革命对人才需求、对高等教育的交互影响出发,指出数字时代对我们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以及学科建设、学术体系等等,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郁建兴教授指出新文科的新本质在于创新。新文科的高度体现在要求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都要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智慧。新文科的硬度则体现推进各个专业和理工医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而新文科的黏度则指新文科需要服务、建设甚至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文科还需要具有广度,需要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结合各级党委、政府来开展。郁建兴教授指出川大作为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西部重镇,能够勇担使命,专门开会研讨新文科公共管理类的专业建设,堪称领风气之先。

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张红伟教授对与会的领导和老师表示了欢迎。在致辞中主要汇报了四川大学本科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指出自2018年以来,四川大学一直坚持以“四新”建设为引领的新文科、新理科、新工科、新医科的专业高质量发展。张红伟教授指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一流人才培养是关键,而一流专业是基础。四川大学一直将一流专业建设作为培养一流人才的核心抓手。川大秉持控制规模、促进交叉、提升品质、彰显特色的原则,坚持“文优、理进、工改、医强”的发展路径,持续推进本科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张红伟教授分别从优化升级构建川大特色的本科专业布局,对接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打造川大特色的一流专业品牌,通过“以评促教”持续完善专业质量的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凝练阐述了川大在优化专业结构、建设一流专业和一流基地、推动专业认证和国际专业认证评估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在新文科建设中,川大一方面通过开展跨学科交叉融合,多维度的开创文科人才的培养新模式,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建立法医学等融合学科,致力于以卓越学术引领新文科研究;另一方面融合数字技术,推动新文科与信息技术融合,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最后,张红伟教授期待与会专家学者能够为川大公共管理类的专业发展提出高屋建瓴的战略建议,助力将公共管理类专业做精做实。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姜晓萍教授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在百忙之中共赴公共管理类专业建设学术之约的真诚感谢。姜晓萍教授表示,作为一个建立仅20年的年轻学院,公管学院各专业协同共建、奋发共进,使川大公共管理类专业具备了“人才培养的高度、科学研究的厚度、社会服务的效度、文化传承的亮度”。川大公管学科在第四类学科评估中成功进入A类学科,公共管理类各专业也在国内权威专业评价中名列前茅。姜晓萍教授指出,公共管理类专业是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治国理政人才的核心专业。公共管理学科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其关键在于公共管理类专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建设。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基石,应该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尤其是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以来,“如何在公共管理类专业建设中推进‘中国本位的价值引领,跨域文理的学科交叉、数字时代的技术融入’”成为专业之问、时代之问。姜晓萍教授认为新文科建设要求下心怀“国之大者”,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专业体系、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是公管学界同仁共同的责任。探寻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建设模式,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并祝愿与会者既成为“仰望星空”的思想传播者,又成为“脚踏实地”的人才培养者。

在主旨报告环节,十位专家分别就“‘新文科’公共管理类专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做了精彩的主旨演讲,由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夏志强教授进行主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联合召集人、武汉大学丁煌教授就“新文科”之新在何处、如何做好公共管理专业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如何强化建设符合新要求的专业师资队伍等方面展开了系列论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刘文铠教授结合华北电力大学的新文科建设经验与特色指出新文科建设应当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开展建设。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公共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教授梳理了新文科的形成脉络和理论渊源,并结合不同高校新文科建设的特色对新文科的实践形式做出阐述。教育部公共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尹庆双教授阐述了财经类高校建设新文科的途径和难点。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卞正富教授对新文科的建设原因及功能做出解读,指出新文科建设需要加强专业优化。济南大学副校长李光红教授对济南大学的新文科建设情况做了阐述,尤其介绍了济南大学吸引拔尖人才的经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欧名豪教授从两个方面指出了公共管理专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一是要有好的培养方案,二是要有好的师资队伍。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孙萍教授主要围绕“新文科”与“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个坚信,坚信川大公共管理学科各专业能够在“新文科”建设中结出更多硕果,创造更多辉煌。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彭向刚教授认为“新文科”之“新”应体现在时代背景、思维变革、理念回归、知识更新、价值提升等方面,同时提出高质量专业建设需要有社会需求、有代表人物、有培养平台、有历史积淀等观点。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史云贵教授分别就川大“新文科”公共管理类专业建设总体情况、建设的关键点、建设的着力点、建设的新思考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提出建设“西部领跑、国内一流、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重要实践”的专业定位,从一流师资、一流平台、一流课程、一流成果、一流学生、一流服务六个方面概括了川大公管新文科建设的六个路径,提出未来川大公管建设新文科的“八新”。

此次研讨会还围绕“新文科”公共管理类专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设置了三个分论坛,分别由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范逢春教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蒲晓红教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主任刘润秋教授主持。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就“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类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结合各高校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全面交流与深入探讨,为公共管理类专业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参会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均表示受益良多。本次会议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实现高质量新文科建设的下一步举措厘清了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公共管理学院党政办

撰稿:林熙、张列

 

    Copyright 2010-2013 http://www.scusds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楼211 邮编:610064

    电子邮箱:spasdsr@126.com 联系电话:18088366661

    蜀ICP备:12346777号-1号 技术支持:爱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