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霞,彭宗超在《风险风险、危机、灾害的语义溯源———兼论中国古代链式风险治理流程思路》发表于《清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一文中认为:可以结合典籍对先秦风险治理经验进行研究,通过对传统中国风险治理思想与文化源头进行了解,对今天的风险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刘宝霞,彭宗超经过对“风险”、“危机”、“灾害”等概念的语义的梳理和探讨后,认为“风险”、“危机“、“灾害”、概念的萌芽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分别用“幾”、“微”、“危”、“殆”、“灾”、“难”表达,这些词的语义各有侧重,其相互关系可整合为“幾微—危殆—灾难”风险演化链:针对这一演化链,先秦文献中的“知幾察微”、“持危救危”、“御灾救荒”、“慎始慎终”、“仁政为本”等风险治理策略也呈现出以“断链”为主要手段、兼顾整个流程的链式治理特点。经过梳理与探讨后,刘宝霞、彭宗超认为先秦风险治理的基本原则有:以人为本、慎始慎终。刘宝霞、彭宗超总结了中国古代链式风险治理流程一般特点,认为中国古代链式风险治理流程是一种综合的治理过程概念,它以风险的链式变化过程为纲,对某一阶段或时间节点采取治理措施时,要考虑到对演化过程链其他阶段或节点的影响,弄清其演化方向,以“断链”为主要手段,其中所彰显的人文精神,都是传统风险文化的精髓,对我们今天的风险治理仍有借鉴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思想很大程度上都把解决问题的关键归之于主体性问题的解决,且非常依赖悟性,难以制度化、工具化而得以普遍应用。